鞋柜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鞋柜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他用60幅手绘地图记录成都街巷的过往和现在-【zixun】

发布时间:2021-10-12 17:14:54 阅读: 来源:鞋柜厂家

原标题:他用60幅手绘地图记录成都街巷的过往和现在

巷子密布的城西,没想到上半节巷是条难得的断头路。倒回,穿驼色秋衣,刹拖板儿的女人只拎了一只馒头,和街沿的邻居打过招呼后又迈进灰色小区的大门。

从隔壁过街楼街“找保姆哇”的鼎沸中再绕到横东城根街,冯晖也刚刚到。其实他早就到了,只是又习惯性在周围那些无比熟悉的街巷中边走边拍了一遍,顺手还发了条抖音。

46秒的视频,街头水果店,穿红衣服的大姐无意闯进问路,冯晖将镜头对准她犹豫的脸的同时自己也操起心,“中国银行?……那儿嘛,你抵拢,倒左再倒右。”没有犹豫。

从小生活在成都40多年,摄影玩了20年,最近5年冯晖又用智能手机拍摄成都街头,照片超过80万张,才开的帐号,记录成都街道的风情,“我觉得没人像我这个样子做抖音的”。全都是冯晖利用周末和上下班空余时间完成。

显然,我还是迫不及待想看看这个中年男人的手绘地图。早前在朋友圈看过冯晖发过几幅,被深深吸引。

当这个时代,无论土着还是游客,已经普遍接受太古里IFS,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认为这给成都带来新气象。古驰旁边是星巴克……?再一看春熙路,商场密布,服装店林立,这些都在不经意见内化成“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冯晖即将在年底出版的新书《成都街道漫步手记》用60多幅手绘地图,记录成都街道的过往和现在,还原店铺的地址,“原来是这个样子这样布局的”。整个工作花了他接近四年的业余时间。

过往和现实的重叠,每一幅都像是一条成都街道的微观史,往昔细碎的记忆,成都变化的脉络,都得以还原,串联,跃然纸上。

玉皇观街,红星路,三槐树街,五世同堂街围起来的是曾经的成都二中,这是冯晖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从幼儿园到高中,上个世纪学校的样子还在脑海中浮现。

每到放学就和家属大院的小孩跑去沙坑玩。学校的前门从以前的五世同堂街改到了现在的玉皇观街,名字现在成了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寻找曾住在冻青树38号大院,现在早已是知名摄影记者的游支健和朱建国,冯晖标记出这条街当时的样貌。庙高楼对面是自来水供应柱,每家都到这里接水,公厕在隔壁。

茶叶店买“三花”永远排长队,员工肖妈总是到38号院的公厕上厕所,一来二去和居民混熟后,总会提前一天放出明儿个三花有货的风声,引得倾巢出动。

另一件欢喜事,是上世纪中国女排的“怪球手”张蓉芳住在前面的拐枣树街,“五连冠”和“张蓉芳”成为了这条街至今的荣耀。

十二桥烈士到底在哪个地方牺牲?只是在这里立碑,不是在这里牺牲;那个只是墓地,也不是牺牲地。特务描述是过老通惠门街往前一里路,其实也不是。最后考证是过了十二桥,在新一村的西南方向附近。

混为一谈的晋康桥和十二桥,其实也是两个不同的位置,民国时期,政府公文上都还并列写了这两个地方的名字。

古代城市的守护神,到底有多少成都历史上有多少城隍庙?

现在只有北门成都县城隍庙,下东大街有成都府城隍庙,现在城隍庙街的得名是因为曾经这里的华阳县城隍庙。花牌坊曾经有个都城隍庙,而据老街坊回忆,大墙东街还有一个城隍庙。冯晖仔细查看了明代成都地图,发现当时在城市西南角也有一座城隍庙。

锦里东路,曾经的羊皮坝街,城墙缺口的确定是在邻居刘大姐的帮助下确定。抗日战争期间,专门凿开方便附近居民“跑轰炸”,如果要到附近的城门洞,实在太远。

苦难的记忆,尤其是成都历史上的7.27大轰炸。那天,着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在朱自清的陪同下参观武侯祠,一路看着警报由路上竖起黄色旗子到警报拉响,级别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冯晖的幺外公大概在10点炖了只鹅,为家人的午饭准备。轰炸过后,伤亡最重的青龙街,354人去世。江汉街稍微幸运,炸弹没爆。

整个北书院街,至今密密麻麻10多家茶铺,便宜又有当年的感觉,总能吸引周围老住户。早上把茶泡好,中午隔壁叫碗面,晚上是三哥田螺。

北书院街如此密集的茶铺,人气不断,街道靠中位置的厕所是关键,对谁家来说都便利,非冯晖的实际踏访不能思考和发现其中布局的奥秘。

想要依靠书院街的位置来确定北书院街,显然会让人失望,他们并不相互挨着。实际上北书院街和大益书院并没有多少关系,书院东街,书院西街和书院南街才和大益书院密切相关,他们针对的不是同一个书院。

尽管里面夹杂了建筑学、美学甚至社会学的思考,但这些街道仍旧可以触摸。

依托自己的生活记忆,询问知情的长辈学者,书籍资料当然也得反复翻看比对,仅仅是恢复春熙路这一条街的情况,冯晖就花了接近两个月的空余时间,查阅了近10来封书信,尽可能减小误差让当年的每一家店都在它该有的位置得到标注。

古地图和从送仙桥和玛塞城等等旧书店淘来的书信保证了更高的准确性。

信件上的地址能够准确的证明这个店在哪个位置,“13号到15号至少可以证明当时春熙路有儿童用品门市部。”

整个春熙路这一幅,大概也表明了冯晖为什么要用手绘的形式,用小人物的故事记录城市街道的所有想法。

△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春熙路(部分店铺省略)

现在的大慈寺,规模早已比当年缩小许多。

春熙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太平洋百货的对面还是胡开文,那年头成都太过有名的文具店,除了买毛笔,“我人生的第一枚私章是在胡开文文具店门市部的玻璃柜台刻的。”

新街后巷子有家新华书店,冯晖的第一本摄影书《构图与用光》从那儿来。83年,父亲在春熙路上的摄影器材店花120元买了台江西产的凤凰相机,那是家中的第一台相机;十年后的93年,他就职的单位也在这买了台尼康F601,加上镜头配下来总价近万。

当时成都的商业在春熙路高度集中,每个成都人都会自觉地和这里发生联系。初三那年近视,“第一副眼镜是在精益眼镜店配的”,“第一双皮鞋是母亲陪着我在春熙路南端百货公司皮鞋店买的,黑色,厚底,走起路来雄赳赳的。”

那二年辰的春熙路就有很多商场,耀华餐厅的“蛋奶冰淇淋,玻璃杯中插根麦秆、有几块浮冰的冷饮”,堪称一绝。耀华一直被认为是成都第一家西餐厅,其实成都最早推出西餐的是祠堂街的聚丰园。

班上一位女同学高中毕业后去了第一百货上班。孙中山像后面那时候还是坝子,每到过年冯晖必得到龙池书肆觅两幅对联。

现在联升巷和城守街路口的龙抄手春熙路总店可不是它当年的位置,过去龙抄手在更靠近东大街,距离四川美发厅和泰山堂很近。

现在的锦华馆街最早前有座锦华馆商场,新闻影院在青年会的体育馆上改建而成,“我在里面看过《吉鸿昌》”。后来新闻电影院和当年春熙路上的另一家青年宫影院相继消失,现在似乎更熟悉的是太平洋电影院。

彩虹电器门市部,看名字至今让人看着亲切。相比之下文华食品厂就惨得多,98年破产,被成都人民商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春熙路上的门市部不在,花生酥糖,老成都人口中的“凤尾酥”也几近落幕。

过去还大名鼎鼎的古籍书店、龙池书肆,也无一没有落幕,成为手绘地图中重重的符号。

春熙路上这些书店的交替,只是成都百年历史阶段变化的缩影。文化气被商业气渐渐替换,更早以前,1937年10月到1941年3月,春熙路上的报社、通讯社、杂志社有多家。1942年,登记的书店有开正书店、利文书店、启文书店、乐群书店、大东书店、荷马书社……

祠堂街的书店在当时也庞大得让人难以置信,抗日战争到1949年期间,前前后后在祠堂街开设的书店就有180家。

隔壁鹤鸣茶馆,多文化名流,进步人士集中,顺手买本进步书籍成为常态。而冯晖的幺爷爷,在这里边喝茶边为人介绍工作。

很多人总是搞混的四川美术社和四川美术协会相互斜对,其实两家完全不同。祠堂街有新华日报成都代订处、四川电影院,而现在这里更让人熟知是老妈蹄花。

书店,现在人更多想起的是太古里的方所,是IFS言几又,是宽窄巷子的三联韬奋,是分散在成都庞大街头巷尾的独立书店。

时代的波澜历程和人物的点滴生活相互交融、相互印证,每一条街道都可以触摸到其中的温度。

毕竟更多还是在讲述城市普通人的生活,毕竟这是冯晖从小生活到大的地方,最熟悉最了解,但也只有在不断地行走中亲密接触才能发现其中更多的细节。

每一条街都跑了数次,和居住其中的街坊邻居打成一片。如何读懂和真正爱上一个城市,街道是一个灵魂般的存在和精妙的入口,精彩的还是其中的人和事。

摆完龙门阵,在去往地铁的路上,冯晖又不自觉地想掏出手机捕捉街头画面,然后计划着过两天空了又再去龙王庙正街看一下,尽管一两年前他就已经记录下一家家店铺应有的位置。

图片来自冯晖,他的新书《成都街道漫步手记》将会在年底前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印刷发行。

汕头白癜风医院儿童白癜风患者吃鱼

二代试管婴儿缺点

促排卵药对身体有害吗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