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柜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鞋柜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医养生讲究三因归一治《新闻》

发布时间:2020-09-14 21:32:25 阅读: 来源:鞋柜厂家

养生之道网导读:中医养生有原则,这里我们给你介绍的只是其中的原则之三:分别三因归一治。那么为什么要说中医养生是讲究原则的呢?下面,跟着我们的步伐去看看中医专家是如何为你解说的吧!

医事之要,无出三因

要谈中医养生的原则,我们还要了解导致我们生病的原因,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得病。疾病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内因,还有外因。

古人把我们得病的原因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类,也就是三类病因的总称,这在南宋著名的永嘉医派的创始人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就作了很详细的论述。

陈无择根据自己积累的临床经验,继承了《黄帝内经》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的三因说并作了进一步发扬。他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

他将复杂的疾病按病源分为外因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也就是饥饱、劳倦、跌仆、压溺及虫兽利器所伤等原因(现代中医也归之为其他病因)。

这些都是致病条件结合发病途径的分类方法。实际上内因主要是指人的正气的盛衰情况,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它包括了体质、精神状态和抗病能力等。正气的相对不足,是发病的根据。至于气候变化、疫戾病邪、外伤、虫兽伤、精神刺激、过劳和饮食不节等,都是外来的致病因素,是疾病发生的条件。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发现蚊虫叮咬也可以传播一些疾病,比如脑炎、乙脑等,甚至还包括一些病毒性的传染病。因此,如果疾病是通过这三个方面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这三个方面格外注意,做到未病先防。

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这一理论与《黄帝内经》里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观点一脉相承,均强调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张仲景还提出: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屋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遭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在书中,张仲景指出了摄生养慎对未病前预防疾病有积极意义,并介绍了具体的预防措施。提示人体若能内养正气,外慎风寒,与自然界四时气候相适应,就可以抵御外邪侵袭,避免疾病发生,这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

那么,要怎么做呢?首先在情志上要做到一个平和,饮食上要做到一个合理,中医里叫谨和五味,也就是说合理的饮食结构,良好平衡的心态,再加上平时小心注意防止这些由于虫兽、利器、碰撞所造成的意外伤害,那么,我们自然就不会生病或者少生病,这也是养生需要遵循的一个原则。

养生不能离开中医的指导

我认为养生的方法绝对不能离开中医的指导思想,因为养生和保健与健身在概念上有着本质区别。养生的概念要宽泛得多,它是一个整体的而不是一个局部的范畴。

中医是把人体分成很多系统,比如说五脏系统、六腑系统、经络系统等。

中医在给人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主要根据望、闻、问、切这四大原则。

当然了,在现代社会,中医也会参考现代医学的一些量化数据来作为辅助,然后再根据望、闻、问、切得出一个综合的判断。

实际上中医给人看病,是在给你号脉,是在给你望诊,再问你的病史,然后进行一个综合判断。

而不是像西医一样,又要化验,又要拍片子,又要照X光,等等,中医靠望、闻、问、切就完成了整个诊断过程。

通过诊断过程,中医来综合判断你是属于什么样体质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要排兵布阵了。

什么叫排兵布阵呢?就是把药都看成是他的兵,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使这些药在身体里发生气化作用,弥补身体的不足,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在养生、治病上,各自有各自的优势,也都可以看到它们的效果。比如说,现代医学找到了一个局部的病灶,我们就可以找到治疗它的方法,从而使身体恢复健康的状态。

上一页1234下一页

那么中医呢?它不是这样,它是通过你表现在外的症状,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种相,所以有人曾戏言说中医看病如看相,因为这些症状它是呈于内而形于外的,它一定会表现出来。

中医是通过这些外在症状的表现,来找到阴阳失衡的原因所在,然后通过一个整体上的调整,使你体内的阴阳失衡的状态趋于平衡,达到健康的目的。

为什么说趋于平衡呢?《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这里指的是重病,同样道理也适用于其他情况,详细的会在后面过犹不及中介绍。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名医们早已有了一整套对待疾病的完整方法。

中医说 有病要早治

《金匮要略》中提出: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这告诉我们若一时不慎而感受外邪,必须及早治疗,防微杜渐,以防病邪深入于内,灭病邪于萌芽之时。

应该在经络开始受邪尚未深入脏腑之时,及早治疗;四肢刚刚感觉不适,即用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方法,使机体气血畅行,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中医告诫人们在疾病初发,邪位于浅表的时候,要善于抓住疾病的典型病症,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已成之病,以免贻误病情,防止疾病由浅入深,由轻至重。强调早治已成之病,不但容易治愈,而且可以避免变化之端。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已病防传

中医同样十分重视预防疾病的传变,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有预见地认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在这里,张仲景依据脏腑病症的传变规律,以治肝实脾为例,系统阐述了这一传变规律,提出了治肝补脾,防止传变的原则。指出在治疗疾病时,应注意照顾未病的脏腑,防止疾病的传变途径,防其蔓延为患,使疾病向痊愈方面转化。

同时,张仲景还提出对已盛之病,要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防止病情的逆变,阻止病势的发展。疾病初愈,要补养正气,注意调摄,促进康复,防止原病复发或变生它病。

病盛防危

对已盛之病,应采取积极救治措施,防其逆变。

正如《伤寒论》中所说: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指出所有急危重症,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若能防患于未然,在关键时刻及时救治,多可转危为安,阻止病势的发展,使危重病人得到救治。

新愈防复

中医对新愈病的调摄同样非常重视,认为病复有食复、劳复、复感之分,《伤寒论》中提出: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疾病初愈,人体阴阳平衡还没有完全回复,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此时不注意调摄,不但会使病情重发,甚者可能危及生命。

这些治病养生的原则,我们的先辈说得非常好,就是你不要等从量变到质变了才去治疗。

我认为当你的症状出现了以后,这些症状是在告诉你一个信号——你的体内在哪儿可能出问题了,但这个问题也许还没有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我们应该赶快调理。

防患于未然,不要让小病积累成大病,就一定会获得一个满意的效果。比如说,不要等肌瘤已经形成了再去治疗它,那时就晚了。

养生之道网温馨提示:原来中医养生的原则也是建立在防病治病的基础上的。有病就要早早的去治疗,以免耽误了病情使得病情扩张这就不好了哦!

上一页1234下一页

pos机一清机

pos机怎么用

个人申请pos机

手机pos机